2010jan_picks 1 - Version 2

家中的書往往沒看完過一本,很多時候都是放在方便的位置隨手揭揭,因為大都不是小說,沒有追看的必要,不過今年改改習慣,除了手到拿來的閱讀之外,還想每個星期看完一兩本書。

今個星期的選書是朱天文最近推出的簡體書《紅氣球的旅行》及寫錄音師杜篤之的《聲色盒子》。

-一月五日加註-

朱天文自83年起一直參與侯孝賢的電影編劇創作,寫過多部享譽影壇的作品,包括《戲夢人生》《悲情城市》《好男好女》,但他在書的序就重申「電影是導演的,編劇無份。」劇本,對他而言,並非是演員演繹角色的對白,而是電影研究材料的一部份。今次書名名為《紅氣球的旅行》,是因為編收了台灣侯孝賢最新作品《紅氣球的旅行》及多部得獎作品的劇本,另外一部分是他為《印刻文學生活誌》每期寫的圖文專欄《劇照會說話》,一部分有他談電影的雜文(當中提及楊德昌,我最喜歡的台灣導演),另外也有多個關於他對小說/影像文字/創作發表看法的訪談紀錄。

杜篤之,你不難發現很多華語電影都有他的名字,台灣新浪潮電影、王家衛、流行商業片《不能說的秘密》《海角七號》,都出自這位大師之手,在侯孝賢的推薦序中,這位在國際影展贏過眾多獎項的音效大師,是一個半夜聽到好聲音就會拿個錄音機去錄的〝音痴〞。

好的電影不只名臊一時,好的聲音也不會被人遺忘,曾經就有日本導演遍尋音效不果,最終在他找到「台灣村聲」。聲音,可以穿越時間,85年橫濱遊行收錄的聲效,在09年賣座的台灣電影《聽說》中被用上了。以往很多談及台灣新電影的論述都提及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一眾導演,今次《聲色盒子》(#)由台灣影評人張靚蓓用七年時間搜集有關杜篤之幕後創作道路的史料、圖片,跟到片場做訪筆錄著成,記錄這位杜篤之的台灣聲音品牌的創作道路。以另一個角度觀察華語電影近代史。

(#)書名也是杜近年創立的錄音室品牌,侯導說受杜比認可的錄音室是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