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玫瑰

《志明與春嬌》其中一幕印象較深的是變相是80s裝扮派對的K場慶生會,不知道,迷戀80s、裝扮派對算不算是七十後八十前一輩的指定動作,總之就是不厭其煩地在鄰近周邊不斷發生。

春嬌拉著志明唱甄妮小姐的歌《最後的玫瑰》,讓我想起小時候父親播她的卡式帶,今時今日在youtube 找到了原裝MV,那幕家中放鴿,固然一絕,更絕頂厲害是林敏怡的詞,國粵兩語,沒有因為轉版動過一個字。

(more...)

Comments (0)

《歲月神偷》的花邊

雖然近日不斷提及又附和大家説《歲月神偷》好看,也不忘電影花邊的風波。

早前《歲月神偷》柏林影展得獎,導演羅啟銳接受記者訪問而引發軒然大波,不過我還是覺得,電影討論扯到導演對社會的看法和立場是件很危險的事。本來懶寫,可是後來看到朋友的朋友在facebook留言句:「聽完羅啟銳攞獎後亂噏,唔想支持...」也就忍不住答起上來:
「香港社會的可貴之處正是你講乜都得(最起碼應該相信),雖然我不認同羅啟銳對所謂八十後的評價,不過,為什麼老導演不可以用六、七十年代的社會價值去看現今社會呢。言論自由,就是價值觀沒有高低之分,我不明白一個對政治保守又「熱情」的導演,要遭大家這樣的標籤,我相信有更多、更冷感的導演,逃避談論社會、論政事。」
「不論《歲月神偷》背後的創作動機是否跟所謂「建制派」有關,它是有關注社會情懷的內涵,縱使是「獅子山下」式的,那又如何。」
「也有人説眷戀殖民地年代的精英心態嘛,不過我想説,撇開那些他在媒體面前的"sound-bite",電影入面其實有不少篇幅描寫以前窮人的苦和難,還有當時社會上嚴重的階級主義。所以呢,我覺得真的不用看那些媒體上的説話就論斷一個人,換個角度看,社會也需要那些抱持精英心態的人去提供正能量,平衡一下吧,所以羅生人云亦云地用上大家都濫用的八十後,那就當笑話聽過算了。」

(more...)

Comments (0)

影節戲票到手

電影節的票終於到手,每一年總有些波折,今年就是打算連郵費都慳直接去琴行取票,點知道發生出錯票事件。於是搞了一個星期,走過兩轉Cityline的總部。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下年還是等寄來好了。

跑影節的日程   http://bit.ly/akw66g

Comments (0)

給任達華

這篇碎語是寫給任達華的。

希望他開齋拿金像獎,今年兩個提名啊,【歲月神偷】中他是個風雨下仍面不改容的嚴父,就是那些永遠也不要讓兒子看見他心裏受盡委屈又痛心的人,最後那幕義無反顧該算是近年最賺人熱淚的父子感人戲;【天水圍的夜與霧】則是那個由自卑演練成自大、人性被扭曲的狂妄瘋子,許鞍華導演給他這個角色很好的安排,由看他回國內娶妻在外家面前展示的那副土豪嘴臉,到最後崩潰之下動殺機的猙獰面目,都證明了一個好演員真的不只是會念白,也不只是變臉的魔法。

Comments (0)

鏡頭以外(舒琪談電影創作)

「很多電影,它的鏡頭不動,但是它會讓你意會到畫面外面有什麼東西發生,外面有什麼事情影響到這個人,而這個人還有一個空間,就是他腦袋裡面的東西,所以電影不可能於局限這個框框。可是現在這些數位攝影機、這些監察器,它會局限了所有人只會弄好鏡頭框格裡面的東西,而再沒有理會畫面外的東西。它會直接影響到你創作方法或是你工作的一些程序,它就只教你弄鏡頭裡面的東西,所以就好像新聞報告一樣,你下面穿什麼衣服都不重要,因為鏡頭只拍你上半身。可是你要是演員的話,你下面穿的亂七八糟,上面是戲服,你能演得好嗎﹖」 (原文: http://yearningforthecinema.blogspot.com/2010/03/says_08.html)

舒琪在最近網誌轉載了一篇他談論電影的訪問原文,很好看,特別是新媒體和先進科技介入創作的年代,不單是電影,也許對寫作,或是甚麼形式的創作,讓人一再反思。

Comments (0)

暫擬電影節2010選單

一早來開HKIFF今日公布的選單,不計大導安哲羅的專題節目,初步選出33套,大鑊,認真大鑊....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17-apart-together.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65-ex.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31-micmacs.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33-monga.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22-love-in-a-puff.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30-metropolis-restored-original-cut.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08-the-killer-inside-me.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69-the-refuge.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35-bright-star.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76-the-secret-in-their-eyes.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06-the-actresses.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77-a-serious-man.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94-tetro.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90-sweet-rush.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39-caterpillar.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204-trilogy-the-weeping-meadow.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15-life-during-wartime.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97-the-time-that-remains.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04-kanikosen.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59-echoes-of-the-rainbow.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19-au-revoir-taipei.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44-one-day.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41-chengdu-i-love-you.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10-ajami.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14-amreeka.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93-the-temptation-of-sttony.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66-the-family-complete.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98-in-the-woods.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200-tokyo-onlypic.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216-yatterman.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91-symbol.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077-golden-slumber.html
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4187-spring-fever.html

Comments (2)

柏林影展最佳編劇《團圓》預告片

回家看六點半新聞,原來柏林影展宣布了得獎名單,最佳編劇由華人導演王全安的《團圓》奪得。

他的影片好像沒上過正場,比較有印象是上一部作品《圖雅的婚事》在去年電影節被選映,未知今年這套《團圓》可會被選映? (25/2就知)

先看預告片!
(more...)

Comments (0)

the lost room 睇完一集都發惡夢

the lost room

其實不是恐怖片來的,那是一套四個多小時美劇(我真的很久很久沒看過美劇了)。

至於為什麽會發惡夢呢?也許是因為它用了我最喜歡的平行宇宙的時空題材,然後夢裡就是沒停的loop住重複出現熟悉的人和事,無景轟都搞到有景轟。

by the way,很好看,超推!

(more...)

Comments (0)

Séraphine 花落花開

seraphine

金錢是給藝術家的魔鬼交易嗎?

Séraphine找到伯樂Wilhelm Uhde後,得知自已將會在藝壇成名,突然變成暴發戶,向Wilhelm Uhde大手預支,將昔日的爛布衫換成一套高貴聖潔的婚鈔,又看上新的樓房,準備迎接畫展舉行。

看畢全片,沒感受到金錢(甚或名氣)毁滅了這位藝術家的靈魂,相反,她所做的種種,其實挺合乎受感召的使徒情操,我更認為,Séraphine得知自已將會在藝壇成名,如同她得知,世人終於接受了她所相信的聖母,因為她一直相信,她的天才是聖靈感召的奇蹟,而她的畫也就是神的信息,她作為一個侍者,正是要讓世人得到感召。她大費周章,追求一切堂皇完美,無不是因為,她相信畫展之日,正是自已終於一圓神明意旨之期。

她也許是瘋了,但也可能同時對信仰存在達致無極的謙卑,就如同她在俗世中作為一個卑微的下人,所以把她不顧温飽偷偷作畫看成一個藝術家為「興趣」而忘寢,應該是對Séraphine的誤讀。我這樣認為。

也因為這樣,對於那些評論提到「錢讓人作怪,一個藝術家死後才發迹總得以保住純淨的靈魂」,我是有點不以為然的。

好評如潮的《Séraphine》,周末晚上急急趕看,再翻查一下,原來已經是2008年的電影。女主角 Ulrich Tukur演得很好,更難得的是,電影拍出Séraphine那些畫作的震撼和驚嘆,有些時候,真的不用太多對白,單憑畫面,就足以説明一切。

故事簡介 (from 豆瓣)

(more...)

Comments (2)

一月電影瘋

imaginarium_of_doctor_parnassus

the_box

作為一月的推介電影,選擇可多了,除了還沒看的《阿凡達》(快要脫節了),還有George Glooney的《特務啤死羊》(譯得好)。
先向大家推這兩套看過的,一套是《the box》,中文譯作《一百萬連環兇案》,看似懸疑片,其實不貼題,故事涉獵人性、科技、神秘學的隱喻。另一套是《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無得頂,由畫面、講故事方法到concept都做得很好,Heath Ledger的角色加入Johnny Depp、Jade Law、Colin Farrell三人分飾之後#,依然亮眼相當,發揮魔幻故事的光彩。
短評容後再補,看看預告片。

(#因為Heath Ledger的離世,電影公司後請來三人接演Heath Ledger一角未拍的部份。)
(more...)

Comments (0)

我愛紐約, 與Anthony Minghella

New York I love you

不行啊,其實《我愛巴黎》也不特別印象難忘。今次來到紐約,更加有種亂交叉來的感覺,那些故事看不出地道特色,故事節奏太跳躍,前段有些章節經已令人有種試圖蒙混過關的腌悶,老夫婦那一段算蠻有趣的,還有點像活地亞倫式牢騷生動。

最值得一提的該是由Shekhar Kapur導演《Upper East Side》一段,記由Julie Christie演的中年女人到酒店自殺前的幻覺。故事原本由編劇Anthony Minghella執導,因為他於08年因腦溢血過世,後依其意願交由Shekhar Kapur接手。

現在認真翻查Anthony Minghella生平,才得知他是《心計》(Mr. Talented Ripley)的導演,最近一次看他的作品該是06年的《Breaking and Entering》,同樣有Jude Law的演出。另外,快將上映的歌舞片《Nine》也有他參與撰寫劇本。

Comments (0)

《每當變幻時》與《甜蜜蜜》

每當變幻時甜蜜蜜

作為一套港劇的話,《每當變幻時》也可以是一套值得一看的好戲。

看電視轉播的《每當變幻時》,那些有緣無份的劇情發展有點刻意重用《甜蜜蜜》的套路,或者是我太貪心,希望可以看到一套千禧版《甜蜜蜜》,不過就是欠了穿越大時代的情懷,像阿妙為了賺第一桶金做傳銷大手買貨,令人想到李翹學人搞年宵賣鄧麗君的卡帶,兩個充滿野心的女子最終落得一敗塗地,與男子共過一場患得患失的災難,論場面論畫面論對白,可以分辨出哪一套是電影,哪一套是港劇。
黎小軍和李翹,這對落難四海的過客,過盡千帆,難遇一場異地重逢,還是令人回味;魚佬和阿妙,迷失於富貴墟中團團轉的一場又一場謊話,相知相遇又如何,再算到「富貴墟重光日」的一幕戲,實在回歸「師妹」系列的胡鬧格局。
不過,也值得一提,楊千嬅演一個平凡女子夠自然,只敗在她是人人都認識的楊千嬅,每每聽到有人說她只是演回自己,既然不是那些天生會做戲、眉頭眼額身手舉止都有如化妝一樣隨時切換的人,又何必要代入角色呢?看《三更餃子》中那個她就夠尷尬了(奇怪只是提名評審都喜將勤力和動機計算在內)。
(more...)

Comments (0)